西北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于2025年8月,是在原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基础上组建而成。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和无线电电子学专业设立于1958年。经过学制改制、产教融合发展和标志性成果诞生,1992年学校以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和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两个专业作为基础组建成立电子科学系。2005年5月,原电子科学系和原计算机科学系整合成立原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经过几代学者的艰苦奋斗,学院逐步发展成为基础设施完整、学科覆盖面宽、教研力量雄厚的西部地区知名学院,为国家和地方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
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专业学位博士学位授权点,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一级硕士授权点,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软件工程2个专业硕士招生领域,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6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本科生1300余人,研究生600余人。
学院拥有丰富的教学科研平台资源。教学方面,拥有“电子信息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3个国家级教学平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陕西省创新创业试点学院”“陕西省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4个省级教学平台。目前学院有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1个省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陕西省一流(精品)本科课程3门。
科研方面,拥有“文化数字化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陕西省面向领域应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引智基地”“陕西省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7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西安市智能感知与文化传承重点实验室”“西安市影像组学与智能感知重点实验室”“西安市电子功能材料与感知器件重点实验室”“西安新型低维材料与器件及太赫兹技术国际合作基地”等7个西安市科研平台,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混合现实陕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量子信息科技研究院”等3个陕西省教育厅科研平台。
学院拥有实力雄厚的师资力量。拥有多名学术带头人,包括国家级人才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省级高层次人才5人、省教学名师2人、陕西省科技新星4人。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00余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等10余项;在IEEE TPAMI、CVPR等国际顶级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百余篇。目前已经与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国麻省大学、英国利兹大学、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和多伦多大学等国际一流名校建立了稳定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合作关系。
学院拥有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团队。拥有“信号处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电子科学与技术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2个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1个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4支陕西省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和1个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
学院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学院是陕西省教学管理先进单位、陕西省首批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陕西省高教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入选陕西省高校“党建‘双创’工作标杆院系”建设名单。

旧版入口
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微信公众号
电子信息学院微信公众号